彭于晏新片太刚,陈思诚你慌不慌?
上个月给大家盘点春节档时,毒药君说过。
我最想看的,是陈可辛的《中国女排》。
但从实际情况出发,这部电影未必能在票房争夺战上笑到最后。
因为它的主创牌面虽然强悍,但考虑到运动题材向来在国内不温不火,要想光靠阵容吸金,有难度。
反观另外几部,局面就更为复杂。
《姜子牙》虽然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不一定能复制《哪吒》的奇迹。
但国产动画这几年频出奇招,这部新作的潜力不可小觑。
《囧妈》作为徐峥第四部囧字头电影,尽管在过往几部的票房上表现都算稳定。
但到底是囧了4次,观众能否继续给这个概念买单也要打上一个问号。
相较上面三部有着不确定因素的作品,重点是接下来的两部。
《唐探3》,在经过一波网剧预热后已经自带热度。
加上前两部逾40亿的票房记录,拿到今年的档期冠军不是不可能。
但,别忘了,还有部重头戏在“威胁”陈思诚。
昨天看过这部电影的点映后,感觉今年的春节档票房冠军,不出意外的话,就在这两部之间产生——
紧急救援
TheRescue
在毒药君看来,《救援》(简称)之所以能和《唐探3》一较高下,肉眼可见的因素实在不要太多。
先别去管海报上的彭于晏,单说导演本身,就是票房保证。
谁呢?
林超贤。
两部主旋律,让这位香港导演名声大噪。
这两部电影不光口碑过硬,票房表现同样不错。
如果用“行动三部曲”给林超贤这三部作品归类的话。
累计48亿多的票房,完全不虚隔壁的唐探系列。
再来说题材,中国首部海上救援的华语片。
都知道,世界公认难拍的戏有三种,小孩、动物、水。
水戏难就难在它的不可操控性和低容错率。
而这部新片不光大面积拍水戏,一拍还拍到了水下30尺(10米)。
要知道,这是常人不带任何设备的深潜极限。
更何况剧组带那么多设备下水,难度可想而知。
林超贤厉害的一点是,他不但克服了水中的拍摄障碍。
而且还让影片整体的视觉完成度达到极致。
这一方面得归功于电影强大的幕后团队辅佐。
得益于他们的帮助,导演才能够快速将对方的经验内化到自己的作品中。
▲鲍德熹曾凭《卧虎藏龙》斩获当年奥斯卡最佳摄影
技术上有高人辅佐不足为奇,毕竟,电影是一个团队作业。
难能可贵的是,在有优质资源配合的同时,另一方面,《救援》依然继承了林超贤一贯的优势:
极富张力的镜头节奏和代入感超强的音画渲染。
影片从头到尾一共讲述了四起救援事件,分别涵盖海上油田、河道、飞机、油轮四个情景。
整体上来看,影片的情绪随着每次救援难度的增加,在一步步递增。
结合毒药君个人的观感,虽然影片最阵仗的一场戏无疑是最后的油轮营救。
但如果你问我哪场戏最让我揪心,答案将是飞机营救那场戏。
有多紧张?
心提到了嗓子眼儿。
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导演对叙事节奏的出色把握。
在处理救援过程的戏份上,你几乎挑不出来什么问题。
如果说《中国机长》是因为赶进度仓促搞了个半成品的话。
这部《紧急救援》,则是实打实的诚意之作。
为了这部作品,据导演介绍,拍完《红海行动》之后,其实就已经在构思《救援》了。
但因为看过真实的救援素材后,深感拍摄难度之大的他,必须力图为还原影像的真实感进行构思。
这一构思,就构思了近5年。
从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,这5年时间没白花。
可以说,每一场救援的戏,无论从前期准备还是到中间的救援过程乃至收尾,都衔接得非常紧凑。
138分钟的戏看下来,完全不累。
而说到救援队,作为该片的主角,和毒药君看之前的设想不同。
严格意义上讲,《救援》的气质并不是完全的主旋律。
相较《红海行动》和《湄公河行动》那两部更强调大场面的电影。
林超贤在新片中加入了更多亲情的元素。
视角上,也从前两部的宏大叙述,更多落到了个体身上。
▲彭于晏和小演员的父子情颇为感人
尽管目前暂时没有资料显示影片具体改编自哪件真人真事。
不过从其呈现的主体来看,现实中的确是有原型存在的。
其中,中国第一支专业海上搜救队——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,应该就是主创重点参考的原型。
因为片中引用了这支队伍的团队口号:
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,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。
17年的时候,东方卫视当时还以这支队伍做过一套纪录片。
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。
老实讲,如果不看《救援》,毒药君真的不知道,我国一线海上救援人才会如此稀缺。
尽管目前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已经组建有上海、大连、湛江、厦门四个救援飞行队。
但总人数相加,竟不超过500人……
都知道,救生员是个高危职业。
如此少的录取名额,除了体现出行业招人的严苛标准。
其实也侧面反映出这项职业背后的心酸。
尽管,他们取得了成绩。
但成绩背后,是无人知晓的痛苦和无私奉献。
主角高谦(彭于晏饰)承受的,正是这样一种兼具理想主义和悲情色彩的命运。
一方面,他救死扶伤,次次身赴险境,拿自己的命换来别人的希望。
这让他成了英雄。
可是另一边,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必须随时待命。
频繁出勤,让他有时候无法悉心照料家庭。
而这,又让他成为缺席的人。
讽刺的是,他在救人的同时,上天却拼命想夺走他最亲爱的人。
这个玩笑,太残忍。
身处这样的高压之下,有人坚持,一定有人离开。
但离开的人也不能单纯能用“自私”去概括。
毕竟,脱下制服,他们也是某人的父亲、丈夫、儿子,亦或兄长。
他们为别人的生命负责,可如果自己遭遇不测,谁来为他们的家人负责?
放下惊心动魄的救援,影片抛出的这个问题格外引人深思。
而作为一部有关救援的电影,《紧急救援》最棒的部分,在于它没有去神话这批英雄。
正因为这群人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,当有人离开,影片的悲剧色彩才会愈发强烈。
透过英雄之死,我们意识到,真正的英雄并不是刀枪不入。
而是,TA明知道自己这一趟任务可能无法活着回来,但TA依然义无反顾选择救你。
当你我都在过年的回家路上,这群人,却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依然坚守岗位。
这样的牺牲和付出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敬和掌声。
最后讲个真事儿吧。
截止到2001年的时候,我国的海上救援都是白纸一张。
后来,通过向经验丰富的香港飞行服务队取经,才慢慢发展到如今规模。
2016年的时候,一艘轮船失火,且失事地点远超救援队飞行半径。
场面和影片描述的部分情景如出一辙。
在好不容易抢下来的20分钟救援时间里,救生员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。
因为需要救的人太多,在成功转移完船上人员后,搜救队员才离开。
这是真实发生在现实里的故事。
海上救援队的队员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,换来他人的平安和未来。
和林超贤前两部影片里的军人一样,救生队员同样值得被歌颂,被铭记。
也许,你只是将这部电影当作林超贤另一部主流商业片。
可主流并不意味着没有启发意义。
《救援》能唤起人们的,是对一个职业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。
单做到这一点,就已经让它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,有了不俗的格局。
更何况,林超贤新片无论在场面上还是情绪感染力上,都不会输给《唐探3》。
今年撞上这么强劲的对手,陈思诚,就问你你慌不慌?
文体娱乐长页微博封面图海报
条漫海报
音乐相册海报